礼赞与不屑

返回首页
1
1
2
2
3
3


礼赞与不屑
      
       坐在去西郊的车上我打开一位著名画家的视频,听他讲述那些底层画家的失意和困苦,讲者看似云淡风清,却恨不能去劝那些宋庄的青年画家,要他们先打理好生活,切勿误入艺人们的名利场。回家的路上,我又看了一条视频,是讲述《千与千寻》创作者宫崎峻的从艺之道,这位现象级动画大师的成功源自他对理想的追求,其坎坷经历的背后让人感受到一缕信念之光。
 
      如果上面两条视频所叙述的主题分别是“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的丰满”,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么用以渲染的叙事本身却是非常具体的 ---- 为了谋生而从艺的小画家们和笃定理想追求的艺术家的微小故事,但这丝毫不会让观者或读者把这两条视频对立起来,所带给人们的启示珍贵无比:冷酷的“现实”要闪现“理想”的残光,精神富足的成功背后必有极致的务实意识。这些故事都值得我收藏,犹如卵石海滩上拾到两颗具有强烈色彩反差和形状各异的造化之尤物,供人放置于掌心 ,任其交相辉映。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同的或看似对立的频道切换如果使人遁入虚无,或是导致两极认知, 都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其实,任何颇具撕裂感的鲜明对比所得出的结论如果是非此即彼,都是不真实的,导致对立化思维和虚妄错觉的背后的故事看似极端,却蕴藏着值得玩味的道理,且不说那些来自底层的成功攀登者和失败的理想者比比皆是。
 
       倒是要礼赞现代信息社会让我们获取如此多的故事,让它们来的再猛烈一点吧!只要不屑于眼花缭乱,不受困于两难,就不会枉费了这个色彩缤纷的卵石滩。我们不再是生活在信息固化的环境中,但要让个人的偏好作废,也为自己的辨识力作主。如果仅仅满足于持续、被动、选择性的接受特定的信息,或是任意强化和对立,那我们的认知也会在茧房中被定制。

 
     
 
   © 封一函  2025年初秋)

返回首页